【 podcast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的休息呢?
Spotify:https://reurl.cc/ezm33M
Kkbox:https://kkbox.fm/ay0ldv
Apple手機專用連結 :https://reurl.cc/bVn2El
Player Sounds:https://reurl.cc/nN51on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休息呢?
週三,五一勞動節。我們聊聊工作的疲累之外的累,以及大眾瑜伽怎麼解除這個累。
為什麼上班的人說她沒休息夠,然後沒上班的人也說她休息不太夠?
有那三種休息,可以消解腦力工作的累呢?
所謂腦力工作,就是不分場合,不分時段,只要有紙有筆,有手機有電腦,有工具。能夠紀錄創作,就做。
能夠聯絡溝通,就持續執行。
甚至是能夠讓自己活在某種內疚匱乏,反覆責備自己的思考模式。
比方
過年過節,你是不是需要忙裡忙外?
或是家人臨時有病有事,你也是忙裡忙外?
還有的雖然看起來沒事,但心中抑鬱不可止,感到百無聊賴時,不自覺總是找事來唸唸講講,雖然腦力不工作,但也是腦力高度運行。
所以常常聽到
上班的人說她沒休息夠,沒上班的人也說她休息不太夠。
其實腦力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習慣的養成模式了。
那到底要怎樣休息,才可以滿足所有人呢?
首先你要先知道休息分三種:
第一、身體要做有氧運動,針對用腦過度,思考策略的累。
第二、大腦要轉移目標,針對專注細節,重複修改的累。
第三、身心要小睡一下,針對情緒壓力,糾結內疚放不下的累。
你可以點留言區連結,再深一點認識三個累有什麼不同。
上面三種休息,都可以在一堂瑜伽課完成。
通常一堂沒有針對性需求的瑜伽課,我們稱為大眾課,就是大部分沒有生病的,身體活動的正常一般人,都能在大眾課中完成前面三個休息方式。
比方說
一開課的輕度有氧感受練習。
經過關節暖身活動,全身關節的筋膜滑囊都有迴流進去適量的潤滑液後。
我們會開始作拜日式,拜日式是一套全身性身體練習,從地板動作到站姿平衡到手臂支撐控制,脊柱活動練習,一套全包。三到十次後,就稍稍接近有氧練習的感覺了。
再來轉移注意力
拜日式後,會開始進入單一個又一個不同體式練習,因為每個體式的姿態會需要大腦專注動作完成與呼吸控制。腦力工作者的腦力亢奮區就會從工作任務轉移到身體姿勢,間接放鬆大腦在工作期的腦壓,得到豁然解開的舒適感。
最後小睡一下。
通常在傳統瑜伽中,最後的大休息其實是一套大腦吸收能量的瞑想或是另類學習經典的過程。在現代瑜伽練習中,開始轉換成,懈怠情緒壓力的滋養時段。
在一般大眾課程中,面對到的群眾,各有自己的生活,也累積自己的情緒糾革壓力,在當時條件下要放鬆睡一下,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瑜伽教室中,這個場域空間,全部的人都在休息,等於是給來上課的人一種容許。容許自己可以停下來的睡一下的空間。
所以一般大眾課來說,常常大休息時,打呼打鼾聲就此起彼落。也代表大家都在情緒壓抑下有個出口,放開了。
所以瑜伽課後,人們往往有種解放,疏鬆的感覺。
上述是我個人在大眾課教學經驗,提供你去拿捏看看,自己的累是哪種分類?
是用腦過度,還是鑽牛角尖,或是情緒糾革。
三種都有不同領域,你可以針對性地去練習,休息。
比方說週六日去走走步道,全身出個汗,就是有氧。
或是上一些烹飪、歌唱或是手工藝課程,就是轉移注意力
然後是聽個輕音樂,閉目養神睡一下下,消解情緒壓抑。
慢慢替自己固定週期找出休息的好習慣。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podcast內容精選:
什麼是腦力工作最適合的休息呢?
舉凡醒著在想,睡著還在夢。不過在做什麼,大腦總是為了某種目標前進。
這就是腦力工作。
像這樣高強度的腦力工作,並不是專業人士才會有的,其實大部分的人早已習慣。
那到底要怎樣休息,才可以滿足所有人呢?
首先你要先知道休息分三種
◼︎第一、身體要做有氧運動,針對用腦過度,思考策略的累。
一整天下來,身體維持差不多的姿勢,大腦一直操。
工作上是因為滑手機、打字、回簡訊。
但有人可能是因為重複想一樣的事情,一直心心念念某種過不去的情緒。
這時候最好的休息,就是去做有氧運動,散散步跑跑步,讓身體動一動。全身血管血液整個大大流動一下,讓含氧量整個充滿身體。
這時候,精神就好,骨質被強化,筋膜也特別放鬆。
◼︎第二、大腦要轉移目標,針對專注細節,重複修改的累。
現在有很多事是要專注盯著螢幕看的,像是用電腦改照片或簡報,或是查找資料彙整內容,或是看盤做工課,也有追劇看一整天的。
這類只專注在同一種細節的事情,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的累。
如果專注過頭,讓人離不開視線。慢性積壓疲累。
這時候最好的休息,就是轉移目標去練習其他需要專注的事,例如感受身體變化,注重姿勢調整,用學習知識的心態改變身體,看起來也是在專注,但其實是轉移注意力,達成身心協調的放鬆。
◼︎第三、身心要小睡一下,針對情緒壓力,糾結內疚放不下的累。
情緒化反應代表是與現實世界一起前進。但沒有適當休息,就會累積可見跟不可見的心理壓力,到達好幾個糾結不清的點,人就會崩潰!
所以當我們感到心理特別糾結時,就需要放鬆,最好的放鬆就是讓自己睡一下。
睡一下,就像幫手機重新開機,所有程式App先收起來,等醒了,開機。大腦內的程式App就會自我校正。
上面三種休息,都可以在一堂瑜伽課完成。
通常一堂沒有針對性需求的瑜伽課,我們稱為大眾課,就是大部分沒有生病的,身體活動的正常一般人,都能在大眾課中完成前面三個休息方式。
比方說
一開課的輕度有氧感受練習。
經過關節暖身活動,全身關節的筋膜滑囊都有迴流進去適量的潤滑液後。
再來轉移注意力
拜日式後,會開始進入單一個又一個不同體式練習,因為每個體式的姿態會需要大腦專注動作完成與呼吸控制。腦力工作者的腦力亢奮區就會從工作任務轉移到身體姿勢,間接放鬆大腦在工作期的腦壓,得到豁然解開的舒適感。
最後小睡一下。
通常在傳統瑜伽中,最後的大休息其實是一套大腦吸收能量的瞑想或是另類學習經典的過程。在現代瑜伽練習中,開始轉換成,懈怠情緒壓力的滋養時段。
所以一般大眾課來說,常常大休息時,打呼打鼾聲就此起彼落。也代表大家都在情緒壓抑下有個出口,放開了。
所以瑜伽課後,人們往往有種解放,疏鬆的感覺。
上述是我個人在大眾課教學經驗,提供你去拿捏看看,自己的累是哪種分類?
是用腦過度,還是鑽牛角尖,或是情緒糾革。
三種都有不同領域,你可以針對性地去練習,休息。
比方說週六日去走走步道,全身出個汗,就是有氧。
或是上一些烹飪、歌唱或是手工藝課程,就是轉移注意力
然後是聽個輕音樂,閉目養神睡一下下,消解情緒壓抑。
慢慢替自己固定週期找出休息的好習慣。
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
Comments